1. <td id="miarw"></td>

    <pre id="miarw"></pre>

    1. 當前位置: 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政策觀察

      政府工作報告國資國企要點速覽

      發布時間:2023-03-09 10:08

      來源:

      點擊量:

      2023年3月5日,

      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,

     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。


     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。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,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。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,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、經濟要穩住、發展要安全的要求,加大宏觀調控力度,實現了經濟平穩運行、發展質量穩步提升、社會大局保持穩定,我國發展取得來之極為不易的新成就。


      ?2022年工作回顧

      •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%。
      • 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,年末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5.5%。
      • 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7.7%。

      • 財政赤字率控制在2.8%,中央財政收支符合預算、支出略有結余。

      • 國際收支保持平衡,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。

      •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%。
      • 食產量1.37萬億斤,增產74億斤。


      • 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



      過去五年極不尋常、極不平凡。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我們經受了世界變局加快演變、新冠疫情沖擊、國內經濟下行等多重考驗,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,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。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刻領悟“兩個確立”的決定性意義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、堅定“四個自信”、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,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構建新發展格局,推動高質量發展,統籌發展和安全,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。



      ?過去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

      1.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

      • 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121萬億,五年年均增長5.2%,十年增加近70萬億元、年均增長6.2%,在高基數基礎上實現了中高速增長、邁向高質量發展。

      • 財政收入增加到20.4萬億元。糧食產量連年穩定在1.3萬億斤以上。

      • 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。

      • 城鎮新增就業年均1270多萬人。

      • 外匯儲備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。


      2.脫貧攻堅任務勝利完成。

      • 經過八年持續努力,近1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,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,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,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。


      3.科技創新成果豐碩。

      • 構建新型舉國體制,組建國家實驗室,分批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。

      • 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,載人航天、探月探火、深海深地探測、超級計算機、衛星導航、量子信息、核電技術、大飛機制造、人工智能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。

      •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.1%提高到2.5%以上,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%以上,創新支撐發展能力不斷增強。


      4.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。

      • 高技術制造業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0.6%、7.9%,數字經濟不斷壯大,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7%以上。

      •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、區域重大戰略深入實施。

      •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60.2%提高到65.2%,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。


      5.基礎設施更加完善。

      • 一批防汛抗旱、引水調水等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。

      • 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從2.5萬公里增加到4.2萬公里,高速公路里程從13.6萬公里增加到17.7萬公里。

      • 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5萬公里。

      • 新增機場容量4億人次。

      • 發電裝機容量增長40%以上。

      • 所有地級市實現千兆光網覆蓋,所有行政村實現通寬帶。


      6.改革開放持續深化。

      •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,簡政放權、放管結合、優化服務改革不斷深化,營商環境明顯改善。

      • 共建“一帶一路”扎實推進。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(RCEP)生效實施,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。

      • 貨物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.6%,突破40萬億元、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,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。


      7.生態環境明顯改善。

      •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8.1%、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.1%。

      • 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(PM2.5)平均濃度下降27.5%,重污染天數下降超過五成,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由67.9%上升到87.9%。

      • 設立首批國家公園,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00多處。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。


      8.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。

      •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。

      • 居民消費價格年均上漲2.1%。

      • 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3.5年提高到14年。

      •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增加1.4億、覆蓋10.5億人,基本醫保水平穩步提高。

      • 多年累計改造棚戶區住房4200多萬套,上億人出棚進樓、實現安居。


      下一步,國資國企將承擔哪些使命任務?

      又將迎來哪些發展機遇?

      小新為您梳理部分要點信息

      轉發收藏,一起貫徹落實!

      ??


      ?2023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

      •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%左右。

      • 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左右,城鎮調查失業率5.5%左右。

      •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%左右。

      •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。

      • 進出口促穩提質,國際收支基本平衡。

      • 糧食產量保持在1.3萬億斤以上。

      •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,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,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改善。


       2023年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任務使命


      1.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

      • 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,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著力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。

      • 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,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

      • 加強重要能源、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。

      • 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,著力提升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水平。

      • 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。

      • 完善現代物流體系。

      •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,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,支持平臺經濟發展。


      2.切實落實“兩個毫不動搖”。

      •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,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。

      • 堅持分類改革方向,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,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。

      •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,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、競相發展的環境,用真招實策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。


      3.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。

      •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,完善金融監管,壓實各方責任,防止形成區域性、系統性金融風險。

      • 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,改善資產負債狀況,防止無序擴張,促進房地產業平穩發展。


      4.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。

      •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,抓好油料生產,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。

      • 完善農資保供穩價應對機制。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。

      •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。

      •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。

      •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,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。

      •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,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。


      5.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。

      • 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。

      • 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,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。

      • 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,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。

      • 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政策,發展循環經濟,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,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,持續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。


      6.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,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。


      7.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“乙類乙管”常態化防控階段,要更加科學、精準、高效做好防控工作,圍繞保健康、防重癥,重點做好老年人、兒童、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,推進疫苗迭代升級和新藥研制,切實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,守護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


       2023年企業發展利好機遇


      1.要堅持穩字當頭、穩中求進,保持政策連續性針對性,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,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。


      2.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。赤字率擬按3%安排。完善稅費優惠政策,對現行減稅降費、退稅緩稅等措施,該延續的延續,該優化的優化。


      3.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。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,支持實體經濟發展。


      4.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。


      5.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。完善新型舉國體制,發揮好政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組織作用,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。


      6.著力擴大國內需求。

      • 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。穩定大宗消費,推動生活服務消費恢復。

      • 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要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,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.8萬億元,加快實施“十四五”重大工程,實施城市更新行動,促進區域優勢互補、各展其長。



      7.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,構建親清政商關系。


      8.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。

      • 擴大市場準入,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。

      • 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(CPTPP)等高標準經貿協議,主動對照相關規則、規制、管理、標準,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。

      • 繼續發揮進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。

      • 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工作,推動外資標志性項目落地建設。



      9.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。

      •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,推進高等教育創新。

      •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。

      • 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和防災減災救災。

      • 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,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。


      黄色在线网站

      1. <td id="miarw"></td>

        <pre id="miarw"></pre>